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02-23 18:10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关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说法正确的是( )。
A.主张教育目的要从社会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
B.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杜会成员
C.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涂尔干
D.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
2.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 )。
A.良好的情绪 B.强烈的好奇心
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D.正确的人生观
3.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业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与鼓励。案例中揭示的问题是,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案例中所提倡的是教育机会均等中的( )。
A.起点公平 B.过程公平
C.结果公平 D.学生性别公平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5.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
A.知识的传授者 B.平等中的首席
C.教学的组织者 D.行为的示范者
6.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7.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8.学习动机的( )是在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他人的赞许和认可。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交往内驱力 D.情感内驱力
9.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10.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参考答案】
1.D
【解析】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其具体观点是:(1)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制定的,而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的;(2)一个人应为他自己受教育,而不是为社会需要受教育;(3)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决定个人;故D选项说法符合。(4)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性和本能,教育目的就是使这种本性和本能顺利地得到发展。A、B、C选项属于社会本位论。故本题选D。
2.D
【解析】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故本题选D。
3.B
【解析】“每个教师都应该意识到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说明教师没有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违背了教育机会均等中的过程公平。所以案例中所提倡的是教育机会均等中的过程公平。故本题选B。
4.C
【解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意思是哪里有道理,哪里就有老师。或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故本题选C。
5.B
【解析】ACD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的角色。新课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平等性。故本题选B。
6.C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们的活动并无固定的规范、程式、方法可以套用。故本题选C。
7.B
【解析】过度学习是指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掌握之后还要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组块化编码是指对信息进行组织或再编码。深度加工是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故本题选B。
8.C
【解析】附属内驱力又称交往内驱力,是在希望获得或保持他人认可、赞许、关心、支持或友谊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驱力,也是一种外部动机。故本题选C。
9.C
【解析】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故本题选C。
10.B
【解析】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消退是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题干中体现的是教师通过免去额外的作业即学生厌恶的刺激,来促使学生认真听课。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