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03-26 11:56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王老师刚刚参加工作,他特别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想方设法与学生处好关系。这表明王老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2.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依次经历如下哪个阶段?( )
A.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B.虚拟关注阶段;非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C.生存关注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D.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
3.根据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阶段论,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主要关注的问题是( )。
(1)“学生喜欢我吗?” (2)“备课是否充分?”
(3)“怎样上好每堂课?” (4)“如何安排教学时间?”
A.(1)(2)(3) B.(1)(2)(4)
C.(2)(3)(4) D.(1)(3)(4)
4.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他给予班上某部分同学足够的期望和关注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并且会逐步朝着所给予的这个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是( )。
A.首因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5.近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的提出,虽然与个别机构或个别人的提倡有关,但归根结底反映了现代大机器生产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反映了大工业时代初期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由分离走向结合的趋势。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
A.规范性 B.相对性
C.客观性 D.强制性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近代欧洲国家的学制是( )。
A.多轨制 B.双轨制
C.单轨制 D.分支型
7.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轻视女子教育。学制年限较长,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正式颁布施行的新式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王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马克思认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变化的。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说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是( )。
A.具有个性化的人 B.具有发展性的人
C.具有社会性的人 D.具有自主性的人
9.班集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称为( )。
A.规范 B.凝聚力
C.舆论 D.心理相容
10.古代学者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一致性原则 B.正面引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严格要求原则
【参考答案】
1.A
【解析】教师专业发展有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其中,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从而造成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处理好个人关系。故本题选A。
2.A
【解析】叶澜的“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五个阶段。故本题选A。
3.C
【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特征是教师关注教学工作,(1)属于关注生存阶段。(2)(3)(4)属于关注情境阶段。故本题选C。
4.B
【解析】期望效应,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予以肯定和赞赏的话,那么这个人最终会变成我们所期待的样子。故本题选B。
5.C
【解析】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它的客观基础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教育制度的制定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制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性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故本题选择C。
6.B
【解析】近代西欧为双轨制,美国为单轨制,苏联为分支制。故本题选B。
7.B
【解析】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7岁入学,到28岁毕业,年限很长。“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故本题选B。
8.C
【解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变化的。这说明人具有社会性。故选C。
9.B
【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班集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称为凝聚力。故本题选B。
10.C
【解析】“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句话出自朱熹的《语类》。它的意思是:在知和行之间,论先后的话,是知在先,要是论重要的话,行更重要。题干描述知和行的重要性。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上一篇: 2022天津教师招聘:3月第二周模拟题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