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3-01-28 14:58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用主义代表人。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其代表人物是杜威。故本题选A。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在著作《爱弥儿》中,他提出“出自造物者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此外,他还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故本题选A。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递和保存文化、筛选和整理文化(选择)、交流(传播)和融合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创新)。其中,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是内在的教育过程本身,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是外在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等。题干中,留学生逐渐增多,孔子学院遍及世界,说明中国将自己的文化对外输出,体现的文化的传播。故本题选D。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官障碍学前儿童。学前儿童感官发展异常最为常见的是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学前儿童视觉障碍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即生理异常、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和肌肉性异常(斜视、弱视);听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即聋、重听、弱听和听觉过于敏感(听觉频率过敏、音量过敏)。感官障碍和运动发育迟缓学前儿童的一般原因是主要受到了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感官障碍学前儿童的早期干预要点主要有开展早期特殊教育、调整教育环境和氛围、调整教学活动和游戏、发展有效交流的技巧和提供同伴支持。运动发育迟缓学前儿童的早期干预要点主要包括开展运动强化特殊教育、提供充足的运动机会和家庭的配合干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方面,视觉障碍学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要比听觉障碍学前儿童困难,需要进行专门的练习。练习的内容包括:独立吃饭、穿脱衣服、洗澡、独立上厕所等。因此A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相关理论知识。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当代社会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可传递给儿童,当代儿童生活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世界,在每一个转折关头或处理每件事务时,都面临选择。人们都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选择,但人们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就已做出了选择。因此,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并把其公诸于众,这对他们进行正确选择,并付诸行动是有意义的。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模式是围绕人际—社会情境的道德教育,该模式提倡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学会关心”。题干中,老师让学生通过辩论发展学生的道德理性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体现的是价值澄清模式的观点,故本题选D。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姆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评价的方式。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认为,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实施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为:(1)诊断性评价,测查学生现有的水平,明确教学的方向;(2)实施集体教学;(3)针对所学的单元进行形成性测验,测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4)让已经掌握的学生进行巩固性、扩展性的学习,对未掌握的学生进行帮助和矫正,再次测验,直至达到掌握目标,掌握正确率达到80%~100%即为通过;(5)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6)在一学期结束或几个章节全部内容学习完毕后进行总结性测验。题干中,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开展之前进行评价,体现的是诊断性评价,故本题选D。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分类。师生关系的分为:(1)社会关系,即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授受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2)教育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3)心理关系,其实质是师生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情感是否融洽、个性是否冲突;(4)伦理关系,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故本题选B。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故本题选D。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人的身心发展需要。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是希望引起受教育者身心发生预期变化,因此需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故本题选B。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外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A选项属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铄论,不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论。A选项将教育看作“塑造心灵的艺术”,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外铄论的观点。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2023天津教师招聘:1月第四周模拟题6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