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冲刺卷(五)

http://beijing.hteacher.net 2019-03-22 11:22 北京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六、论述题

1.答: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1)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人本主义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2)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②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③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发生变化;④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即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自己学到了什么。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3)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罗杰斯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情感和认知。教育就是促进这两方面同时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人”。在具体教学目标上,罗杰斯重过程轻内容,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2.答: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具体目标是: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获得“双基”,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整体规划课程门类和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需求。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以教材为本位的倾向,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结束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解决以及沟通合作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得到改进的能力。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新课程改革目标的特点:第一,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

第二,注重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旨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基础性是基础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根本性,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为人的发展、终身学习打基础。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新课程把“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超越的精神,积极进取、求实、求是、顽强的品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

第五,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 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神圣使命。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健康,让学生富有情趣地生活,生动活泼地成长,是新课程的追求,是新课程的目标。

七、案例题

1.答:案例中校长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其初衷是想挽回学生们的向学之心,但其做法并不恰当。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个性、有创造力和幸福感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应具有这些品质。教师没有思想,便不能培养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没有独立人格,学生更无从谈起;教师有理想和尊严,才能培养出有理想和有尊严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会适得其反。

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校长的做法,教师的人格不再神圣,而如果学生对教师不再尊重,教育便会产生危机。校长的这一跪,很可能会把学生推得更远。只有教师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有了较高的地位,才能站直了腰杆教书。不跪着教书,教师要做的是树德,以崇高的师德激励自己、感化学生、影响社会;要有思想,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内涵,多读书,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教师应有自己的品格,不能让狭隘的功利左右自己的教育观,为了外在可见的利益丧失了个人的原则。

2.答:(1)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排名榜”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动力,但不容否认,必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厌学、厌世,甚至轻生。这是违背“排名榜”初衷的。

(2)“排名榜”还带来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简单化。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有各方面发展得好一些的学生,也会有各方面发展得差一些的学生。教师要使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后进生跟上整个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就不能不研究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排名榜”想通过排名次达到优的更优、差的变优的目的,愿望虽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把教育的复杂性简单化了,肯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排名榜”还把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简单化了。排名次往往是排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主要是记忆、理解书本知识)的名次。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显然是不科学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说明他的其他智能差;同样,学习成绩好,不等于其他方面的智能好。因此,“排名榜”不科学,应废止。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北京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2北京教师招聘教综练习题102022北京教师招聘教综练习题92022北京教师招聘教综练习题82022北京教师招聘教综练习题72022北京教师招聘教综练习题62022北京教师招聘教综练习题5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